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發布者:cumtuspadmin 發布時間:2021-11-30 瀏覽次數:1896
煤層氣資源與成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位于江蘇省徐州市中國礦業大學國家科技園B座,于2008年經教育部批準依托中國礦業大學建設的煤層氣基礎理論與開發技術專業研究平臺。
實驗室依托中國礦業大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國家級重點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和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等學科平臺,圍繞煤層氣基礎地質科學問題,以豐富和發展我國煤層氣勘探與開發地質手段、加快煤層氣勘探步伐、提高我國煤層氣資源級別、完善和發展我國煤層氣成藏地質理論、提高煤層氣有利區帶預測精度,進而促進我國煤層氣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國家需求為研究目標,基于國家需求,目前已形成了五個穩定研究方向,即煤層氣成藏動力條件與地質選擇過程、煤層氣資源評價與有利區預測理論與方法、煤層氣富集高滲區形成機理、煤層氣地震勘探信息處理理論與方法、煤儲層排采動態地質效應及機制。五個研究方向以煤層氣基礎地質和應用地質為主,兼顧地質技術開發,目的是以基礎研究帶動技術創新,為國家煤層氣產業可持續發展以及煤礦安全生產、大氣環境保護等提供支持。
近年來,實驗室圍繞煤層氣地質與勘探中存在的重大科學問題,承擔了包括國家煤層氣重大專項、國家973計劃課題、國家86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一批高層次基礎研究項目等在內的科研項目371項,在煤層氣成藏動力條件及其控藏效應、多相介質煤巖體滲流特性物理模擬與數值模擬、煤層氣成藏過程數學模型及數值模擬軟件、煤層氣有利區帶動力學定量預測理論與技術、重點煤礦區煤層氣資源潛力評價等方面取得創新成果,形成了自身鮮明的研究特色與優勢??蒲谐晒@獎1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獎13項,國家及省部級優秀博士論文4篇次;獲得國家專利19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5項、國家軟件著作權6項;出版學術專著13部,發表論文300余篇,被SCI、EI等收錄140余篇。
實驗室高度重視學術梯隊的建設與發展,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穩定與引進。目前擁有固定人員55人,在職稱方面,教授16人,副教授23人,高級工程師2人,講師14人,高級職稱人員占74%;在學歷方面,博士學位獲得者42人,占89%;在年齡方面,35歲以下26人,36~45歲8人,46~55歲16人,55~60歲5人,分別占46%、15%、28%和9%;在專業方面,涵蓋了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地質學一級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等。在高層次人才方面,7人次入選教育部、江蘇省、新疆自治區人才計劃,2人次獲全國和行業學術性榮譽獎勵,3人次新擔任全國本行業學術組織副主任(秦勇),1人應邀擔任本領域國際頂尖學術刊物Int J Coal Geo編委。
實驗室多方籌集經費,努力建設實驗創新平臺,目前擁有各種設備223臺(套),其中大于10萬元的設備24臺(套),設備原值2615.67萬元。建成了煤儲層及煤層氣物質成分與物性檢測系統、煤層氣成藏動力學實驗分析系統、煤層氣田地質信息探測與解譯系統、煤層氣開發動態數值模擬與物理模擬系統等四個實驗創新平臺。為實驗室承擔國家重大重科學研究任務和人才培養創造了良好的硬件條件。
實驗室建設目標是,面向落實煤層氣勘探開發戰略基地的國家需求,針對我國煤層氣產業近期~中期亟待解決的重大地質科學問題與技術基礎問題,重點研究與煤層氣成藏作用、煤層氣富集高滲區分步規律、煤層氣資源潛力預測、煤層氣地震勘探信息處理、煤儲層排采動態效應等有關的科學與應用基礎問題,研究成果總體上居于國際前緣;搭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煤層氣基礎地質研究與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平臺,力爭在3~5年期間形成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能力;大力培養和引進能夠跟蹤國際發展前沿、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的人才,建設一支在國際同學科領域具有強大學術影響力的創新團隊。
實驗室將按照教育部關于重點實驗室建設的有關規定和精神,本著“聯合、開放”的方針,將實驗室硬件建設與相關學科研究隊伍建設有機結合,搭建高層次科技平臺,建設高素質研究隊伍,形成高水平科研實體,面向全校及全社會開放,積極促進基礎研究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為國家煤層氣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服務。